近日上海股票配资公司,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新近入职的“95后”博士生导师江佳凤等人受到舆论关注。
据介绍,江佳凤系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哲学研究》期刊显示,江佳凤为1996年出生。
公开资料显示,江佳凤是南昌大学文学学士,厦门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国家公派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领域为朱子学、宋明理学。博士论文以《孟子》“尽心”章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并评析了中国儒学史上具有代表性且特色鲜明的相关诠释,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从先秦至清初该章诠释的流变过程与时代特征,揭示了“尽心”章在中国哲学天人关系论域中的重要地位。博士期间的研究同时涉及韩国儒学(如四七理气之辨)及元明清四书学发展(如《增广性理字训》)等领域。
江佳凤曾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担任《国际儒藏·韩国编》审校专业委员会审校专家;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资料图
8月14日,江佳凤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近日受到舆论关注,她感到有些意外。
“我想说明一个背景:我能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主要是得益于浙江大学实施的‘百人计划研究员’制度。”在接受采访时,江佳凤表示,这个计划赋予入选的年轻教师博士生招生资格,是在高校人事制度中比较超前的尝试。所以大家看到的,其实是这个项目背景下涌现出的一批年轻学者群体,她个人只是其中之一。与其说这是对她个人的关注,不如说是公众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次聚焦。
据报道,江佳凤等几位博导的正式身份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根据浙江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官网发布的《浙江大学“百人计划”招聘启事》显示,为了引进并培养一批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学者,造就一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浙江大学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教师聘任的学术标准和程序,试行教师Tenure-Track制,实施“百人计划”。
上述文件显示,招聘对象及条件之一是:具有国际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相当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年龄一般在35周岁左右,身体健康;入选后,全职在岗工作。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的学者被聘任为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不少高校,博导不再是学术地位的象征,而是一个工作岗位。不论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符合具有博士学位、有科研经费、所在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人有水平有能力等条件,就可以担任博导。
极目新闻综合澎湃新闻、江苏新闻、人民日报、政事儿等上海股票配资公司
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